吕梁市提振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振兴升级
来源:华体会app下载入口 发布时间:2024-07-13 05:34:31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快速推进吕梁市新型工业化特别是制造业振兴升级,吕梁市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暨制造业振兴升级会议。
全面贯彻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暨制造业振兴升级大会安排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始终把高水平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坚持系统布局,整体推进,统筹推进能源产业和制造业协同发展,着力构建以能源产业为支撑,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重点突破,率先发展,把制造业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激发活力,把创新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构建产学研用深层次地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坚持政策集成,制度支撑,实施一批创新性、变革性、牵引性的战略举措;坚持协调发展,成果共享,推动数字化的经济和制造业、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坚持以“985”重点工业产业链和特色专业镇、产业集群为有效承载,加快形成结构优化、创新牵引、安全高效、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吕梁实践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吕梁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目标是:制造业与能源产业实现融合协同发展,能源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体制机制基本构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全面夯实。制造业优势产业内涵集约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新兴起的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格局建立,未来产业成为新增长极,203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打造3000亿级煤都吕梁。以煤炭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为重点,夯实现代产业“基本盘”。力争到2025年底,产能达2亿吨,产量实现1.6亿吨;力争到2030年,各类煤矿产能全部释放,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
——打造1000亿级氢都吕梁。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制氢能力达20万吨,加氢站达50座,氢能重卡生产能力达5000辆,产业链总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力争到2030年,全市制氢能力达50万吨,氢能重卡生产能力达50000辆,产业链总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建成北方氢能产业基地。
——打造1000亿级铝(镁)都吕梁。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铝镁精深加工能力达70万吨以上,产业链总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力争到2030年,铝镁精深加工能力达100万吨以上,产业链总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打造1000亿级酒都吕梁。力争到2025年底,白酒产能达到60万千升,产量达到50万千升,白酒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力争到2030年底,白酒产能达到80万千升,产量达到60万千升,白酒及链上配套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建成世界级清香型白酒核心产区。
——打造1000亿级现代煤化工基地。坚持煤焦产业由“以焦为主”向“焦化并举”再向“以化领焦”发展。力争到2025年底,不断向下游延链补链强链,开发烯烃、聚酯等多种新产品;力争到2030年底,建成山西省焦化示范基地和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打造500亿级特钢产业基地。开发一批工具钢、模具钢、轴承钢、合金钢等中高端特钢产品,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优特钢生产能力达300万吨,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力争到2030年,全市优特钢生产能力达500万吨,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
——打造200亿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立足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技术创新,推进智能制造等,推动装备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力争到2025年规上装备制造企业户数达到100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户,总营业收入突破120亿元;力争到2030年装备制造企业户数达到200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户,装备制造业总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
——打造100亿级非常规天然气示范基地。加大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推进非常规天然气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到2025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33亿立方米,营业收入突破60亿元;力争到2030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50亿立方米,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建设成为全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打造国家级大宗固态废料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立足做大产业规模,提高综合利用率,力争到2025年底,赤泥利用率达到15%,煤矸石利用率达到45%,粉煤灰利用率达到50%,脱硫石膏利用率达到70%;到2030年底,赤泥利用率达到25%,煤矸石利用率达到60%,粉煤灰利用率达到80%,脱硫石膏利用率达到90%,努力打造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基地。
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到2025年底,120万吨/年以上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及其他具备条件的生产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力争达到500万千瓦,“五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上下游一体化能源产业链初步形成。到2030年底,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力争达到700万千瓦左右,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大幅度的提高,能源革命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制造业在全省制造业格局中的地位大幅度的提高。力争到2025年底,力争制造业营业收入总量超2600亿,市级以上重点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250亿,省市两级专业镇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工业类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增速达到15%,制造业振兴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到2027年底,力争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投资增速均达到两位数,新兴起的产业成为制造业增长重要引擎,创新发展、数字化水平大幅跃升。到2030年底,规模效益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基本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助力全省建成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围绕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振兴升级,吕梁市市长张广勇强调:锚定“一个目标”。吕梁是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有资源能源之优、产业基础之实、转型发展之急,既是统筹国家所需与吕梁所能的结合点,也是重振能源、资源、产业优势的突破口,更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水平发展的着力点。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实现这个目标,要实施“三步走”战略:一是到2025年底,制造业营业收入总量超2600亿元,市级以上重点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250亿元,省市两级专业镇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工业类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增速达到15%,制造业振兴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到2027年底,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投资增速均达到两位数,新兴起的产业成为制造业增长重要引擎,创新发展、数字化水平大幅跃升;三是到2030年底,全市制造业规模效益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基本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以上,拉动GDP突破4000亿元大关。具体讲,就是要着力打造“四都吕梁”、建成“五大基地”,即打造3000亿级煤都吕梁、1000亿级氢都吕梁、1000亿级铝都吕梁、1000亿级酒都吕梁,建成1000亿级现代煤化工基地、500亿级特钢产业基地、200亿级装备制造业基地、100亿级非常规天然气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大宗固态废料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聚焦“三条主线”。一要改造提升优势产业。传统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的近90%,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盘底座,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当成“低端产业”做减法,而要作为“优势产业”提效能。煤炭产业,要合理规划煤炭产能,加大绿色开采技术推广应用,全面启动煤矿智能化改造,逐步的提升开采效率和本质安全水平。电力产业,要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推动现代智慧配电网建设,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推进分布式光伏与建筑、交通等产业协同发展。焦化产业,要加快推进煤焦产业由“以焦为主”,向“焦化并举”,再向“以化领焦”转变,重点发展焦炉煤气综合利用,进一步延伸煤焦油深加工、粗苯精制产业链条。白酒产业,要锚定“打造十里酒城,建设酒都吕梁”战略定位,做大做强汾酒集团和杏花村酒业集团两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壮大“十朵小金花”白酒企业,打造世界级清香型白酒核心产区。铝镁产业,要着力构建“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镁合金-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条,走出一条“原料成材、材料成器、器要高端”的新路。特钢产业,要加快推进建龙二期技改项目开工建设、中钢20万吨高速镀铜焊丝项目全面投产,积极开发轴承钢、合金钢等中高端产品。二要发展壮大新兴起的产业。新兴起的产业代表未来发展趋势,是引领转型的重要支撑。氢能产业,要坚持“一体两翼、三港四链”的发展思路,抢抓先机、抢滩布局,抢占高地,持续壮大“气—站—运—车—用”全链条发展体系。装备制造业,要立足我市在煤机装备、轨道交通、光伏设备、特种玻璃等方面产业基础,统筹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大工程”,不断的提高高端装备制造能力。非常规天然气产业,要大力推动增储上产、管网覆盖、消纳利用全产业链建设,形成勘探、开发、利用相配套的产业体系。碳基新材料方面,要积极推动碳纤维、炭黑、负极材料等项目落地,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品品种类型。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要围绕我市产出量较大的赤泥、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等,积极探索规模化综合利用新途径,快速推进废钢加工行业做大做强。现代医药产业,要围绕“药材-医药制造-健康养身”产业链,推动建设道地药材种植加工基地。三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就是要瞄准科技最前沿,聚焦创新研发和场景应用,积极发展新产业新赛道,厚植未来发展新优势。智能机器人方面,要加强视觉传感、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机器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层次地融合,逐步推动机器人在煤炭、焦化等领域的应用。航空航天材料方面,要重点突破新型结构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满足航空航天零部件、燃气轮机等装备对高性能高温、超硬合金材料的需求。生物基新材料方面,要攻坚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逐步带动下游产业集群发展。储能产业方面,要加大石墨烯等储能材料研发投入力度,快速推进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储能技术深层次地融合。三、用好“五个抓手”。一要用好锻造产业链“总抓手”。要深入实施“链长制”,强化“链主”企业遴选、评价和动态调整,大力开展补充填空式招商,积极引导各类中小企业卡位入链,进一步强化配套、延链补链,全力打造密切协作、高效协同、一体联动的产业链发展生态。二要用好科学技术创新“原动力”。要围绕重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用制度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柔性引进紧缺科学技术人才,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快工业新产品新工艺新研发技术,促进产品向终端转型、产业向高的附加价值升级。要大力实施数智深度赋能行动,力争到2030年,全市通过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超过50户,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6.5。三要用好项目建设“硬支撑”。要加快项目谋划储备,充分的发挥招商引资专班作用,大力实施“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推动一批新型工业化项目纳入年度重点项目盘子,慢慢地提高项目数量和投资份额。要坚持“四全工作法”,认真落实专班推进、联席会议、联合督查、约谈通报等制度,对已谋划储备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做到“土地等项目、厂房找项目、落地建项目”。四要用好开发区“主阵地”。去年,全市8个工业类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速高出全市中等水准7.7个百分点,但与省定15%的增长目标仍有差距。要坚守工业类开发区的制造业属性,深入落实推进开发区高水平发展21条举措,最大限度释放“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集成效应,滚动开展“三个一批”,全力打造开发区“升级版”。五要用好非公有制企业“生力军”。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扎实开展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试点,加快转型发展股权互助基金牌照办理,完善企业诉求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深化治理“两不一欠”问题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好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让非公有制企业在吕梁放心投资、安心创业。四、强化“七个保障”。一要强化组织保障。市制造振兴领导小组调整升格为市制造业振兴升级领导小组,组建各领域工作专班,加快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高效落实、企业担当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常态化调度推进的工作机制。二要强化政策保障。各责任部门要对照方案,主动领题、全力破题,优化政策供给,集中财力资源精准扶持主导产业、重点企业,推动各项优惠政策直达企业。三要强化要素保障。强化金融支持、用地保障、人才支撑,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以技术、数据为代表的新型生产要素向新型工业化集聚。四要强化环境保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市场准入隐性壁垒,严格规范执法检查,深入整治营商环境明显问题,为企业拓展更大发展空间。五要强化安全保障。积极开展重点领域产业安全评估,完善产业安全管理体系,坚决防范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要落实工业相关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发展,推动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六要强化能力保障。各级干部要在新型工业化的赛场上,不断锤炼“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敢于和优者对标,善于和强者比拼,勤于和快者赛跑,以干部作为推动事业有为。七要强化执行保障。市政府督查室牵头,会同工信、能源、发改等部门,每半年开展一次专项督查,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落实。市工信局要逐步完善考核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跟踪问效。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具体行动。吕梁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抓好政策宣传,狠抓末端落实,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振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早起一步、快人一步、永不止步,汇聚起敢于争先、竞相发展的强大力量。(陈力豪)